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抢购”?
01
中老年消费升级,年轻人消费降级。
最近几天,有三件事刷新了哥的世界观:
第一件事:上海人疯抢Costco事件。
先解释一个Costco是干啥的?
Costco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
前天,大陆第一家Costco在上海开业,
戏剧性的是刚开门就被挤爆了,
“茅台”和“烤鸡”被抢购一空,
人流如潮,为防止意外事故,
Costco不得不宣布临时停业,
这就是著名的“上午开业,下午关门”事件!
足以载入史册啊!
其原因就一个:便宜!
能便宜到什么程度,才会激起市民的抢购欲望呢?
市价3000元一瓶的茅台,
Costco售价1500元。
有网友“骄傲”地晒出战果:
抢了一上午茅台和普拉达,
转手一卖一天赚了1万多。
不禁令人感慨:
中国人的生意头脑果然是出奇的。
第二件事,是炒鞋三大指数的诞生。
关于炒鞋,民间还流传了一个趣闻:
一个北漂小伙花了3700块买了一双鞋,
其父亲非常愤怒,痛斥其成事不足,败家有余
小伙子年轻气盛,一听这话就气不打一处来,
当即把买房的100万首付全部拿去买鞋,
结果没想到倒手一卖,赚了400万,
2个月后小伙全款喜提北京一套房。
这种一夜暴富的故事本来就够魔幻了,
然而更魔幻的是,有人推出炒鞋三大指数:
“乔丹指数”“耐克指数”“阿迪指数”
跟炒股一样,有价格走势图,
不懂点金融、K线知识还真看不懂。
这第三件事盲牛哥以前也写过:
优衣库哄抢事件,详情→全国人民“疯抢”优衣库,背后的生意经比炒房还赚钱?
一件联名款T恤,售价99元,
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为了抢到手,大家可以有多拼?
彻夜排队,大打出手,
从别人手里抢了就跑(与强盗有何异?)
这些行为简直令人目瞪口呆,
综合三件事来看:表面上好像是中国人爱贪小便宜,
甚至可以说中国人很有生意头脑,
然而事实上这三个哄抢事件暴露了
中国人当前的消费观、财富观取向。
我非常赞同一个博主对中国人消费观的评价:
中老年消费升级,年轻人消费降级。
这几年我们确实富起来了,
普通老百姓开口闭口就是出国游,
皇家邮轮上80%都是中国大妈、大爷,
各国免税店都有中国姑娘在扫货,
名牌包包、首饰成批成批买
……
伴随而来的就是提倡消费升级,
何谓“消费升级”?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
既要有里子,也要有面子,
消费者更愿意为商品附加值掏钱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
以前你逛街的时候,看上一双鞋,
你首先会看这个鞋子的价格,
如果价格太贵,稍微超出你的预算,
你可能就会立马放弃购买的冲动。
但现在你可能会因为喜欢鞋子的风格,
或者因为欣赏店员的周到服务而购买鞋子。
就如同喜茶的火爆,
一年卖了10个亿,随便就能融资1个亿,
难道大家真的仅仅是冲着茶的品质吗?
并不是!其他家的茶也不比它难喝,甚至会更好喝,
人们买的更多是茶的故事和服务。
就像吴伯凡在跨年演讲上的分享:
用户不再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付钱,
但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而买单,
茶的故事和意义已经超越喝茶的本质需求。
中国人的消费必然会升级,
但是这个过程会曲折漫长,
就像大家所看到的拼多多的崛起,
对优衣库和Costco的抢购,
好像都是在图便宜,
但是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拼多多更多是单纯打价格战,
但是Costco并不是,
一来你要办会员才能购物,每年299元,
二来里面的商品至少是中等往上的牌子,
价格确实比市价便宜,
但是该买不起的人还是买不起,
对于一个月收入不到3000的人,
会掏出1500买一瓶茅台吗?
疯抢Costco的人多了,
买高端白酒的人增多,
也说明人们的消费在升级。
但是其中有趣的是,
大部分购买高端白酒的都是60后、70后,
而拼多多的用户83%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呈现出两极分化,
于是便有了这个结论:
老年人在升级,年轻人在降级!
其实这个现象的原因还在于整体收入分配不均,
中老年人基本已经退休,
积累了大批的财富,养老金丰厚,
属于有消费能力的人群。
但是年轻人就不一样了,
属于消费能弱,但是消费欲望强烈的人群。
于是消费升级的过程必然会呈现点状带动全面,
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全面升级,
对某样商品的过度追求必然会导致供不应求,
因此出现哄抢现象也是必然。
哄抢过后就是黄粱一梦,
热炒时,举目都是传奇;
冷静后,处处可见泡沫;
大众的消费升级还需很长一段时间磨练。
关于财富,
抢购潮里还有一个小细节,
很多人抢购不是为了自用,
而是为了倒手转卖赚差价,
这与中国人的财富观念转变有关。
在大多数人眼里,
中国人向来喜欢存钱,
银行才是最安全的。
然而最近一份报告显示:
90后人均存款不到1000块,
令人难以相信。
但这就是中国人对待财富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40年以来,
国人获取和管理财富的手段分为4段:
1978-19:92:储蓄为王,银行最安全;
1992-1998:炒股席卷而来;
1998-2009:炒房是主流;
2009-2019:互联网理财崛起。
由保守走向开放,
由单一走向多样,
由线下走向线上,
这表明人们获取财富的方式更加丰富,
用来抵抗通胀的手段也更加全面,
从这个面来看,
是一种创新能力的爆发阶段,
于是便出现了价格赋予价值的现象,
以炒鞋为例,一双易耗品,
本身鞋子的制作成本就500块钱,
那为什么能卖到5000甚至1万呢?
这就是认为创造的价值,
明星代言、个性文化等附加价值,
有些人看到了这些潜在需求,
于是囤积居奇,倒卖高价,
从中渔利。
但是这种偏离物品本身价值过大的做法,
显然是不可取的,
就像曾经的郁金香、君子兰、藏獒,
多出来的泡沫总有一天会被挤出来,
因为不要傻乎乎去当接盘侠,
有句话说的好:当大妈都在抢一样东西的时候,
说明韭菜该收割了!
钱多了,赚钱的方式也多了,
于是有钱的人群也多了,
但是真正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却很少,
大部分都卡在了中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就是新中产阶级。
热衷于抢购的也正是这批人,
正如我们前文所言,
真正穷的人不会去抢购茅台,
真正有钱的人不用抢购茅台,
去抢的就是手头有点钱,但刚好够用,
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
而且这群人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
没事喜欢捣鼓捣鼓有情调的东西,
崇尚生活仪式感。
他们追求有格调、养生的生活方式,
懂得理财,实现资产的保值升值,
但同时也背负巨大的压力,时常焦虑
上有老下有小,为了满足所需,
不得不时刻留心身边的赚钱机会,
再加上如今网络信息的发达,
人人都能成为微商,
于是他们便身兼多职,
只为应付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
抢购就是心理上的焦虑不断蔓延的结果,
近年来,我们似乎处于一种什么都需要抢的环境,
上学要抢学位,过马路要抢红绿灯,
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暗示:
抢来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焦虑是不必要的,
有时候停下来放松一下自己,
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并没那么重要!
记得白岩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
《中国人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文章提到: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
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盲牛哥为你提供捞偏门生意挣钱的门路和冷门暴利项目的赚钱点子,希望大家能喜欢,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门路。所有赚钱点子均来源于网络,请大家认准分辨。本网对于真实性并不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盲牛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北野创业网(链接:https://www.beyeg.com.cn/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