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目前,我国有效商标注册量已经超过2200万件,平均每5.2个市场主体拥有一件有效商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恶意抢注商标的灰色产业链为何如此猖狂?
在圈内小有名气的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敬汉卿近日发布一段视频,公开了自己遭遇被恶意抢注商标的经历。这一则视频迅速引起网络热议,下面的评论数量目前已接近1800万。
敬汉卿告诉,一家名为“镜湖区知桥电子产品销售部”的公司在8月初向自己发来一封邮件。
图为邮件截图(受访者提供)
邮件中的商标注册证的确显示,这家公司已经在今年2月底成功注册“敬汉卿”这个商标,商标可用于第41类,也就是在提供视频点播服务、娱乐信息等范围内使用。
图为对方公司展示给敬汉卿的商标注册证(受访者提供)
不过,当敬汉卿准备与这家公司取得联系时,却发现了异样。
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上查询到的信息显示,这家名叫“镜湖区知桥电子产品销售部”的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明明是电子产品批发和零售,但为何申请了100多件商标并且横跨10多个类别?申请的商标基本上都是自媒体的名字,其中还包括“农人丫头”“农村四哥”等三农类知名博主的名字。
在手艺人“手工耿”的案例中,记者则看到,河南新蔡县新奕商贸有限公司申请了带有“手工耿”字样的8个类别商标。一家做零售的商贸公司,为什么要跨界涉足金属加工、互联网内容、广告销售等领域?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提交这些商标申请的日期集中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恰好是“手工耿”密集受到中外媒体关注的时间段。
以上的这些行为是否已经构成恶意抢注?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徐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恶意抢注大致有两类。
那么,从事恶意抢注的这些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记者试图联系敬汉卿案例中的“镜湖区知桥电子产品销售部”,但网上查询到的多个电话均为空号。不过,记者进一步发现,所有这些商标的代理机构都是位于江苏苏州的“光华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另外根据敬汉卿的说法,对方一度想要和解,给过一个汇款账号,账号名字也指向这家公司。
经过多番尝试,记者联系上了公司的负责人。对方最开始询问记者是否买商标,但最后以“风头紧”为由,挂掉了电话。
不愿意透露真名的资深反诈骗人士大漠告诉,至此,商标抢注这一灰色产业链的分工格局已经基本浮出水面。
在这种模式下,有限的商标资源被皮包公司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囤起来待价而沽,等着自媒体创作者落入圈套。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相关法律风险,他们还将商标多次倒卖,为抢注行为不断“洗白”。
图为邮件截图(受访者提供)
如果勒索商标转让费不成,他们还设计了继续“吸血”的“套中套”——用免费转让被抢注商标作为诱饵,事实上是要求对方签署一份“流氓协议”。“流氓协议”往往会让自媒体创作者陷入民事纠纷,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虽然商标转让出去没赚到钱,但赔偿的钱依然进到了皮包公司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腰包里。
为了更快地获得这些非法利益,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中,不法分子选择“猎物”都有自己的“标准”。
为什么要瞄准这类创作者?
盲牛哥为你提供捞偏门生意挣钱的门路和冷门暴利项目的赚钱点子,希望大家能喜欢,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门路。所有赚钱点子均来源于网络,请大家认准分辨。本网对于真实性并不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盲牛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北野创业网(链接:https://www.beyeg.com.cn/3531.html)。